返回首页

西方的天气是怎样的?

214 2024-10-09 01:49 admin

一、西方的天气是怎样的?

西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总的来说,是呈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温差较小的特征;但是全年多雨,尤其是冬天,其实这一点,在英国就可以看得出,而且最近一周内,西欧都是阴雨天气。

对于南欧的主要旅游国家就是诸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土耳其等等,那这些国家的气候又是怎样的呢?南欧地区就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从这一气候属性就可以知道,南欧气候特点就是:夏季炎热干燥,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冬日温度在5-10度左右,夏日温度在21-27度左右,其年降水量约350~900毫米,主要集中在冬季。由此也不难发现,南欧也是冬季多雨,且一周内也是小雨天气。

紧接着就是轮到东中欧地区了,大致就是德国、瑞士、捷克、俄罗斯、奥地利等国家了,从这些国家来看,就可以大致感知出该地区西欧、南欧的气候差别还是挺大的,那事实也是如此了。东中欧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征就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温差较大,四季分明,降雨量少且集中夏季,冬季多雪。要说现在九月的东中欧气候,还算理想。

 

二、西方的龙是怎样的?

西方的“龙”准确来说不能称之为“龙”,西方龙叫dragon,后来之所以翻译为龙,是受了日本翻译的影响。1东方龙有灵性,秉天地之灵气,是瑞兽,是图腾,是神,也是中国人乃至东方文化圈的精神依托西方龙多以贪财吝啬守财奴的形象出现,是强大的邪恶存在2东方龙多性属水,而后属风,也有火龙,蟠龙(中国神系神谱错综复杂,甚至于前后矛盾的也不少)西方龙多为火龙3外形来说区别也是很大的,对东方龙尤其是中国龙来说,形象多半是华丽祥瑞的,而西方龙面目狰狞

三、西方戏剧的起源是怎样的?

古代希腊戏剧——西方戏剧的起源 作为西方戏剧源头的古希腊戏剧,没有人确实知道它是如何开始的,但一般认为戏剧的起源是与仪典(rituals)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自然力量不可预测,古人往往会视之为令人畏惧,有人会希望以各种方式试图去控制它们,渐渐形成了仪典。而有关的神话故事却流传下来,并为戏剧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原始仪典中,音乐、舞蹈、化妆、面具服装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些亦是形成戏剧的重要元素。仪典的目的是令人们与神明沟通、信众对神明的献祭、崇拜、祈祷、或者是神明对信众开导及祝福,而主持仪典的是祭司,祭司在仪式的进行中,往往穿狄奥尼索斯特殊的服饰,使用不同的声调,身体动作也都异于平时,富有象征的意义,于是祭司便担当了人神之间的桥梁角色。祭司与群众之间的对立状态,渐渐形成了“行动区”与“观众席”的明显分界。这就是剧场的雏型:有表演者,有观众,壁垒分明。等到人类民智开化,能够从仪典中把戏剧元素自宗教活动中独立出来,就形成了今天的戏剧。另外,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认为人有模仿的天性,而模仿乃是人认识环境的主要方法。因此,原始仪典和人类模仿的天性是戏剧形式的主要因素。不过,这也并不是每个社会都会自仪典中发展出戏剧,理论家认为还需要有两个附带条例,一是认可戏剧艺术价值的社会,二是能够组织戏剧质素而成为高度经验的个人。因此,古希腊人应被视为戏剧演出的始创者,因为他们首先发现了戏剧的潜力。西方戏剧的起源  最早有关剧场的确实资料,以及世界上最早的伟大剧本,都来自希腊。有几世纪之久,希腊戏剧只在祭祀狄奥尼索斯(Dionysus)的节庆中演出。希腊神话里中他是宙斯(Zeus)与少女西蜜丽(Semele)之子,被杀后首遭肢解,继而复活,成为酒与丰腴之神。因此他象征了生命的循环,像新生、茁长、衰坏、死亡与再生;或者涉及季节的更替如春去夏来,秋尽冬至。作为酒与丰腴之神,他亦代表着世上许多非理念的力量。在早期的狄奥尼索斯礼拜中,酗酒纵欲被视为是宗教冲动的一部分,而加以接受。虽然这种恶风陋习已经逐渐升华,但是礼拜中求取丰腴的基本目的仍然保存未变。  狄奥尼索斯的崇拜是在公元前十三世纪左右,自小亚细亚传入希腊的。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时,在拜祭他的节庆中已经有歌队舞蹈者的竞赛了。伴随这些舞蹈的是狂喜的“狄奥尼索斯神颂”(Dithyramb,或称叫羊歌),称颂狄奥尼索斯。一直到公元前六世纪时,纪念他的节庆,一年中共有四个:此即十二月的“乡镇的狄奥尼索斯神节”(RuralDionysia),一月的“勒纳节”(Lenaia),二月底的“安特斯节”(Anthesteria)与三月底的“城市的狄奥尼索斯神节”(CityorCreatDionysia)。除了安特斯节之外,其它三个节庆都有了戏剧的演出,这在纪念其它神祇的庆仪中是没有的节目。  希腊戏剧的第一个确切纪录见之于公元前534年,这一年“城市的狄奥尼索斯神节”组织改变,在各项活动中加入了悲剧演出竞赛,因此戏剧在此以前肯定已经存在。这时期中唯一可考的戏剧家就是塞士比斯(Thespis),也就是第一次悲剧竞赛的冠军得主,他也是第一个为世人所知的演员,所以以后演员们就常被叫做塞士比斯之徒(Thespians)。塞士比斯的戏剧比较简单,它只有一个演员和一个歌队。这倒并不是说剧里只有一个人物,而是说,所有的角色都由同一个演员扮演。这一个演员用面具来改变他的身份,而当他离开了舞台去换装为另一个人物时,歌队便以歌唱和舞蹈来弥补这段空档,所以歌队便成为早期戏剧中的主要元素。敌对人物间面对面的冲突,后世固然视为戏剧的必要条件,然在那种只有一个演员的情形下,当然是不可能的事。

四、西方的用餐礼仪是怎样的?

西方的用餐礼仪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但以下是一些普遍适用的基本礼仪:

1. 入座:在正式场合中,应该让年长者、女性或主人先入座。在西方,一般会采用横向入座方式,即面向前方。

2. 餐具使用:餐具通常包括餐叉、餐刀、餐勺、餐盘、餐杯和餐巾。正确使用餐具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了您的餐桌礼仪。

- 餐叉:左手拿餐叉,右手拿餐刀。在切割食物时,应使用餐叉来固定食物。

- 餐刀:餐刀用于切割食物,并将其推入餐叉。

- 餐勺:餐勺用于将食物送入口中。在切割食物时,餐勺可暂时放置在餐盘上。

- 餐盘:用于盛放食物。在正式场合中,不要用餐盘来擦嘴。

- 餐杯:用于喝水、喝酒或其他饮料。在正式场合中,请等主人举杯示意后再喝。

- 餐巾:餐巾用于擦嘴。在用餐前,应将餐巾铺放在大腿上。用餐完毕后,可以将餐巾放在座位旁边,表示您已用餐完毕。

3. 上菜顺序:西方用餐顺序一般遵循开胃菜、前菜、主菜、沙拉、甜点、咖啡或茶等。请注意遵循主人或餐厅的安排。

4. 用餐姿势:保持良好的餐桌姿势,用餐时不要大声喧哗或发出噪音。注意不要用嘴直接对着餐盘说话,以免飞溅出食物。

5. 餐桌交谈:在餐桌上交谈应保持轻声细语,尊重他人。在正式场合中,不要在餐桌上高谈阔论或分享八卦。

6. 用餐礼仪:在西方,用餐时一般遵循女士优先原则。例如,在餐桌上用餐时,先为女士拉出座椅。在点餐时,女士通常优先点餐。

7. 餐具放置:用餐完毕后,应将餐具摆放整齐。餐叉和餐勺应放在餐盘上,餐刀应放在餐叉的右边。如果没有使用餐刀,可以将其放在餐叉上方。

请注意,这些仅是西方餐桌礼仪的基本要素。在实际用餐中,您可能需要根据不同场合和文化背景来调整和适应。

五、西方“龙”的起源是怎样的?

西方“龙”的起源有四中说法,分别是:

  1,古埃及神话:古埃及神话中并没有出现典型的龙的形象,也没有明确的以龙为主角的故事。然而,古埃及神话中已经包含了后来作为龙的形象与故事的一切原始素材,包括人类的毁灭,荷鲁斯与赛特的对抗,以及太阳之翼。古巴比伦神话将这些元素变化糅合,产生了后世龙的故事的雏形。古埃及神话出现的一个龙的雏形是上半身为鹰而下半身为狮身的形象。上半部分的鹰形代表了太阳神,而下半部分的狮身则是母神丰饶女神哈托尔的形象之一。

  2,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与古埃及神话几乎一样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则出现了更近似于现今的龙的形象。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巴比伦神话中的迪亚马特。迪亚马特是海洋之女神,不仅是创造万物的神祇,也是元初混沌(即希腊神话中的卡俄斯)的化身。可以看到巴比伦神话在古埃及神话里继承下来的海洋、母神与破坏(混沌)的概念。迪亚马特与主神马尔杜克的战斗是“勇士与海中怪物搏斗”这一母题的早期雏形。

  3,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中的龙常常作为凶恶的怪物以及宝物的看守者出现。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中提到阿伽门农的装束时说他的剑带上有蓝色龙形的图案,他的胸甲上也有三头巨大的龙形象的纹饰。在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功绩中,第十一件“盗取金苹果”中守护金苹果的也是龙。古希腊文中“龙”与“巨大的海蛇”是同一个词,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中龙的形象与蛇的形象相近,主要表现为强大的力量以及长生不死的能力,这与巴比伦神话中的迪亚马特的形象有关。

  4,巴比伦:巴比伦创世史诗-埃努玛·埃利什(Enuma Elish)-写在不晚于公元前12世纪的七块泥版上,它描写了巨龙阿卜苏(Apsu)-原始的地下淡水之神。阿卜苏是巨龙提亚马特-深渊之咸海女神-的兄弟和丈夫。他们的水在地下混合在一起,创造出众神。

  关于西方“龙”。

  西方龙,通常描述为有类似美洲狮的身体、两只巨大的蝙蝠翅膀或者羽翼、四条腿、和一个有些像马的头。故事中最常提到的颜色是绿、红或金色。它的尾巴长而蜿蜒,末端有刺,可能有倒钩。每条腿的末端都是巨大的爪子,类似于肉食性鸟类的。龙有几排尖牙,常常有背棘。在晚期到近代这种生物通常喷火或毒,或者有毒血。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

六、西方在古代是怎样计时的?

1、地平式日晷计时器(早期出现在古代希腊)

2、傅科摆计时器(早期出现在欧洲)

古埃及、巴比伦的计时制度 不等时法: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把昼夜各分为12时。他们以日出为昼始,正午为昼6时;日没为夜始,子夜为夜6时。因为一年四季昼夜长短不等,不同季节每小时的实际长度也是不相等的。这种计时法传至欧洲,一直使用到公元十四世纪(见埃及古代天文学)。等时法:公元前八世纪,为了满足天文学的需要,古代巴比伦人制定了等时法。他们把一天分为24个等长的时段,即24时制。等时制后来由喜帕恰斯和托勒密继承下来,并规定以正午作为一天的开始。这种计时法常应用于天文学,也称“天文时”。由于它对日常生活不太方便,从1925年起改为以子夜为一天的开始。

地平日晷的重要特征:地平日晷的晷面必须严格水平; 由于日晷的产生是从观察阳光下竖直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而开始的,看来最早的日晷应是地平式日晷。但它必须在使用其他计时工具进行精确计时的条件下,根据表影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刻划,这显然是不方便的,但如果采用均匀刻划的方法又会带来相当大的计时误差。这是地平式日晷重大的缺陷。地平日晷制造容易,安装简便,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测时工具外,常常在城市广场、花园、道路、小区、寺堂、学校、码头和游览点等都可看到它的踪影,显得非常别致和美观。

七、西方古代皇室是怎样组成的?

各个国家都不同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国王敬称陛下,其妻子称为王后,敬称陛下,儿子女儿称为王子公主,敬称殿下。如果是女王的话,她的丈夫称为亲王,敬称殿下。

八、洋务运动倡导学习西方,他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

照猫画虎

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认为打不过人家是武器不先进)要学习西方

当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派遣留学生,置办造船厂,纺机厂,购买军舰(北洋水师)等等…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开始了

1984年甲午战争爆发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制度上的失败,不在于武器方面

不过也有好的方面,就是近一步解放当时人们的思想,涌现出戊戌六君子,孙中山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来解救中国

毛泽东,周恩来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才结束从1840——1949年的百年屈辱历史,从此进入人民共和国的时代

九、东西方是怎样划分?

回答:

地理上的东方西方的划分界限是西经20、东经160°经线,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为东方,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为西方。

为了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东西两个半球,地理上用西经20、东经160°经线划分东西半球,东半球即东方,西半球即西方。

东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20°W——160°E)的区域。依照此分法,东半球的陆地有亚洲绝大部分、南极洲的东部、欧洲的绝大部分、非洲的绝大部分、北美洲东北部的一小部分和大洋洲的绝大部分以及许多其它岛屿。海洋有太平洋西部、大西洋东部、印度洋。

西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20°W——160°E)的区域。 西半球有南美洲的全部、北美洲的主体部分、亚洲东北的一小部分、非洲的西边的一小部分、欧洲的西边的一小部分、大洋洲东部的一小部分和南极洲西部的一部分。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

十、西方是怎样看待太平天国的?

西方人对太平天国并不完全认同:“基督教的影响仅限于极少数人,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无所不为,除了纯洁和慈爱的事情。他们一位首领好像至少有36个妻子。他们吹嘘在南京屠杀了2.5万名满人,男女老幼皆不放过。”

《泰晤士报》上的一篇文章批评,太平天国的宣言和文件亵渎了基督教,其内容是滑稽可笑的。“中国人准备接受任何宗教,并将其与儒家哲学嫁接,这种嫁接方式就像英国的家庭主妇将马蹄铁钉在门上,或将三撮盐撒在她的肩膀上一样可笑。”文章写道,太平天国之所以模仿基督教,是因为基督徒是胜利者,他们认为他们的宗教一定会幸运,“他们模仿它,就像他们仿造我们的轮船,并努力做到外形相似”。

不过,在太平天国早期阶段,西方国家,尤其英国,确实考虑过与它合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

网站地图 (共131个专题110412篇文章)

返回首页